一塊地,沒人去理它,它就是一塊荒地。
很多很多的荒地在一起,它就形成了一大片荒野。
這種現象對生態工作者而言,無不鼓掌叫好。但對農業生產者來說,這叫土地資源浪費。
現代許多人誤以為,土地是最有價值的資產。其實,人才是最大的資產。
人類自六千年前的中亞肥沃月彎農業社會開始,優質土地絕不會任其荒蕪,雜草叢生。
中國人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」,這種根深蒂固的農業觀念,在加上近半世紀來,人類為追求快速且大量生產農業,而大量使用農藥、化學肥料,嚴重造成土地酸化、鈣化的現象,因而造成土地上、土壤裡的有益的生物、微生物愈來愈少,生態無法平衡,導致病蟲害日益嚴重,農民收獲短少,設備資材成本增加,入不敷出,最後原有的耕地只好任其荒廢。這種現象的休耕農地的面積,農委會公布在台灣已達22萬公頃之多。
今年三月我有幸參與天主教世光教養院農耕隊工作,在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的三分多休耕農地,帶領三位原住民一起從事有機栽培蔬菜,利用原有的噴水系統,採開放式、多樣性蔬菜、生物防治及有機肥的方栽培,迄今收成已有數萬元的收入。
由於設備資財支出有限,加上半年來勞委會「立即上工」計劃之人力補助費用,他們的農業生產已有了不錯的成果。最重要的是,農耕隊成員對有機農業的肯定,他們開始認同農業、生態與土地是可以並存的。
這件事足以證明,有機農業並不一定要大面積生產,不一定要用大量設施栽培。開放式栽培,適時、適地、適種,善加運用民間機構及政府的勞力補助資源,一樣可以達到「活化休耕地」的目標。
農業是立國的根本。台灣是一個亞熱帶的氣候,高溫多雨,生態豐富,農地可以養活一群人,但任意開發,濫墾、濫種,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,最後終會嚐到大地反撲的惡果。
在不景氣的今天,台灣有機農業政策的最大危機,就是只有相信大財團、大面積的栽種才能達到農業三生(生產、生態、生活)的目標。其實,大財團的只會顧生產效益,而根本忽略生態與生活對人類的重要性。
我們相信,有機農業不是有錢人的事。就讓我們一起以生活的態度與生態關懷的行動來與有機農業吧!
(作者:台灣有機生活協會理事長、市民有機農園創辦人、從事有機農業推動13年、現任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「都市有機農耕快樂學」、台中市大墩社區大學「有機農耕班」、勞委會「有機農園經營管理行銷班」講師 )
聯絡電話: 0920289000
Email:spencerwong168@yahoo.com.twl
留言列表